close
鷹城市民兩次騎行西藏:我收獲瞭快樂 收獲瞭健康
58歲的萬恕堂個頭不高,是那種瘦而結實的體型,說話語速較快,性格外向。幾天前,他用“林海雪原”的網名自薦:“我前年騎行川藏線,今年騎行滇藏線,並且今年獲得騎行勛章,可否采訪一下?”與之聯系時,他正在平頂山博物館值班,說是想分享一下這些年騎行的感受。萬恕堂去年從平煤神馬集團十礦退休,兩個月前第二次進入西藏後,他又找瞭份工作,在博物館做保安。昨日輪他休班,記者來到他位於沁園小區的傢中進行瞭采訪。
恕堂在佈達拉宮廣場留影 采訪對象供圖
58歲的萬恕堂個頭不高,是那種瘦而結實的體型,說話語速較快,性格外向。幾天前,他用“林海雪原”的網名自薦:“我前年騎行川藏線,今年騎行滇藏線,並且今年獲得騎行勛章,可否采訪一下?”與之聯系時,他正在平頂山博物館值班,說是想分享一下這些年騎行的感受。萬恕堂去年從平煤神馬集團十礦退休,兩個月前第二次進入西藏後,他又找瞭份工作,在博物館做保安。昨日輪他休班,記者來到他位於沁園小區的傢中進行瞭采訪。
騎行者“看起來挺酷”
2009年,騎行在鷹城開始流行。看到頭戴騎行帽、身穿騎行服的人騎著山地車從身旁疾駛而過,萬恕堂說“看起來挺酷”,這勾起瞭他參加戶外運動的興趣。於是,他花2000多元買瞭一輛山地自行車。“正值國慶節,買瞭新車很高興,當時就騎到新城區逛瞭一圈。”他笑著回憶。這輛車伴隨瞭他8年。
一開始,他利用雙休日、節假日與騎友結伴外出,看遍瞭周邊縣區的山山水水。後來,他參加瞭環青海湖騎行。再後來,他到哈爾濱、漠河北極村、海南三亞等地騎行,而讓他最難忘的是騎行西藏。
2010年,他和妻子隨團到西藏旅遊,在從林芝回拉薩的途中,看到有一撥騎行隊伍在山中行進。“那一刻,我有瞭騎行西藏的念頭。”萬恕堂說。
第一次騎行西藏歷時一個月
2013年,萬恕堂開始琢磨騎行西藏的事情,那時候夏季騎行西藏開始熱起來,圈內流行的說法是“在騎行季節,每天(約)500人從成都出發,每天(約)500人在路上,每天(約)500人到拉薩”。2014年,市區有傢單車俱樂部籌劃騎行西藏,萬恕堂報瞭名,但最終未能成行。
隨後,他開始在網上尋找“志同道合”的騎友。2015年3月,他聯系好瞭從姚孟電廠退休的“漫步人生”、舞鋼的“孺子牛”“平淡”“千裡之外”等幾位想騎行西藏的網友,約定當年4月30日出發趕收購餐飲設備赴成都會合。
目標確定之後,萬恕堂開始作準備,他上網查閱資料,制作騎行攻略——“路書”。“路書”做得非常細,不僅包括自行車、服裝、修車工具等基本裝備的準備,還包括身體上的鍛煉、心理上的準備,更重要的是騎行路線上的路況及每天的行程安排,包括每個駐足地點的“行、遊、住、食”,甚至具體到每個賓館房間的價格,能不能免費洗澡、上網,途經飯店有什麼特色飲食等。
終於到瞭出發的日子,他提前向單位請好假,又給自行車辦理瞭托運,而後在平頂山西站登上瞭赴成都的列車。萬恕堂回憶,5月1日,相約而行的7個人在成都一傢青年旅行社會合,當晚大傢吃瞭一頓火鍋,“那是必須的”。5月2日早上7點,7個人“全副武裝”,在武侯祠門前拍照留念,而後正式出發。
沿著318國道,7個人平均每天騎行100公裡左右,路上遇到不少遊客,有自駕遊的,有騎摩托車的,也有徒步的。萬恕堂記得,在許榮住宿的時候,他遇到瞭第四次前往西藏的遼寧人謝先生,他是拉著一輛架子車徒步前往西藏的,架子車被進行瞭簡單改造,能做飯能睡覺。這位謝先生送給萬恕堂一個大蘋果留念。“我一路上舍不得吃,想帶著它到佈達拉宮留影。可是到瞭林芝,眼看它就要壞瞭,隻好吃瞭。”萬恕堂說。
高原上氣候多變,騎行中常常要穿上雨衣,既保暖又防雨。他記得騎行到海拔5130米的東達山頂時,解開雨衣,渾身往外冒氣,就像在桑拿房。有一位美女騎手到達山頂後,失聲痛哭起來,大傢忙上前安慰,才知道她是被自己成功登上山頂感動瞭。
5月25日晚上8點,騎行22天半(途中休息瞭一天半)之後,萬恕堂和騎友終於到達瞭拉薩佈達拉宮廣場。在拉薩遊玩4天之後,他乘火車返程,於5月30日到傢,這次騎行正好歷時一個月。
“騎行容易出台中二手餐飲設備買賣發難”
今年5月18日,他和4位網友相約第二次騎行西藏。這一次他們是從麗江出發,沿滇藏線騎行6天到達芒康,然後走第一次騎行的路線,最終目的地是珠峰。
“我們計劃到達珠峰大本營,可是到達色季拉山,下山時我發現山地車前剎車沒瞭,這裡的坡度很大,為確保安全,隻好推車下山,推瞭20多裡地。”萬恕堂略帶遺憾地說,“後來我們就拼車從拉薩去瞭珠峰。沒能騎行到珠峰,留下瞭遺憾。”
讓他高興的是,騎行到達拉薩57318客棧時,客棧為他們頒發瞭一枚騎行勛章。“雖然知道這是一種商業行為,但還是蠻高興的,這是對我們的肯定和鼓勵。‘57318’的諧音是‘我騎318’。”他說著,拿出一枚金黃色的“勛章”讓記者欣賞,隻見正面印著“57318”字樣,背面在佈達拉宮的背景下是一隻“蝸牛”圖案。“我們就是一隻隻蝸牛。”他笑瞭。
說到兩次騎行西藏的感受,萬恕堂二手設備收購說:“騎行容易出發難。很多騎友都夢想著騎行西藏,可是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成行。”
萬恕堂的妻子說,他在傢待不住,總是喜歡往外跑。在他的電腦裡,存儲著許多騎行留下的圖片。“8年來,騎行讓我收獲瞭快樂,收獲瞭健康。我希望向晚報讀者傳遞一種綠色出行、全民運動、快樂生活的理念。”萬恕堂最後說。(晚報記者 王春霞 實習生 李佳培)
本文來源:平頂山晚報
責任編輯:陳禕迪_HN015
58歲的萬恕堂個頭不高,是那種瘦而結實的體型,說話語速較快,性格外向。幾天前,他用“林海雪原”的網名自薦:“我前年騎行川藏線,今年騎行滇藏線,並且今年獲得騎行勛章,可否采訪一下?”與之聯系時,他正在平頂山博物館值班,說是想分享一下這些年騎行的感受。萬恕堂去年從平煤神馬集團十礦退休,兩個月前第二次進入西藏後,他又找瞭份工作,在博物館做保安。昨日輪他休班,記者來到他位於沁園小區的傢中進行瞭采訪。
恕堂在佈達拉宮廣場留影 采訪對象供圖
58歲的萬恕堂個頭不高,是那種瘦而結實的體型,說話語速較快,性格外向。幾天前,他用“林海雪原”的網名自薦:“我前年騎行川藏線,今年騎行滇藏線,並且今年獲得騎行勛章,可否采訪一下?”與之聯系時,他正在平頂山博物館值班,說是想分享一下這些年騎行的感受。萬恕堂去年從平煤神馬集團十礦退休,兩個月前第二次進入西藏後,他又找瞭份工作,在博物館做保安。昨日輪他休班,記者來到他位於沁園小區的傢中進行瞭采訪。
騎行者“看起來挺酷”
2009年,騎行在鷹城開始流行。看到頭戴騎行帽、身穿騎行服的人騎著山地車從身旁疾駛而過,萬恕堂說“看起來挺酷”,這勾起瞭他參加戶外運動的興趣。於是,他花2000多元買瞭一輛山地自行車。“正值國慶節,買瞭新車很高興,當時就騎到新城區逛瞭一圈。”他笑著回憶。這輛車伴隨瞭他8年。
一開始,他利用雙休日、節假日與騎友結伴外出,看遍瞭周邊縣區的山山水水。後來,他參加瞭環青海湖騎行。再後來,他到哈爾濱、漠河北極村、海南三亞等地騎行,而讓他最難忘的是騎行西藏。
2010年,他和妻子隨團到西藏旅遊,在從林芝回拉薩的途中,看到有一撥騎行隊伍在山中行進。“那一刻,我有瞭騎行西藏的念頭。”萬恕堂說。
第一次騎行西藏歷時一個月
2013年,萬恕堂開始琢磨騎行西藏的事情,那時候夏季騎行西藏開始熱起來,圈內流行的說法是“在騎行季節,每天(約)500人從成都出發,每天(約)500人在路上,每天(約)500人到拉薩”。2014年,市區有傢單車俱樂部籌劃騎行西藏,萬恕堂報瞭名,但最終未能成行。
隨後,他開始在網上尋找“志同道合”的騎友。2015年3月,他聯系好瞭從姚孟電廠退休的“漫步人生”、舞鋼的“孺子牛”“平淡”“千裡之外”等幾位想騎行西藏的網友,約定當年4月30日出發趕收購餐飲設備赴成都會合。
目標確定之後,萬恕堂開始作準備,他上網查閱資料,制作騎行攻略——“路書”。“路書”做得非常細,不僅包括自行車、服裝、修車工具等基本裝備的準備,還包括身體上的鍛煉、心理上的準備,更重要的是騎行路線上的路況及每天的行程安排,包括每個駐足地點的“行、遊、住、食”,甚至具體到每個賓館房間的價格,能不能免費洗澡、上網,途經飯店有什麼特色飲食等。
終於到瞭出發的日子,他提前向單位請好假,又給自行車辦理瞭托運,而後在平頂山西站登上瞭赴成都的列車。萬恕堂回憶,5月1日,相約而行的7個人在成都一傢青年旅行社會合,當晚大傢吃瞭一頓火鍋,“那是必須的”。5月2日早上7點,7個人“全副武裝”,在武侯祠門前拍照留念,而後正式出發。
沿著318國道,7個人平均每天騎行100公裡左右,路上遇到不少遊客,有自駕遊的,有騎摩托車的,也有徒步的。萬恕堂記得,在許榮住宿的時候,他遇到瞭第四次前往西藏的遼寧人謝先生,他是拉著一輛架子車徒步前往西藏的,架子車被進行瞭簡單改造,能做飯能睡覺。這位謝先生送給萬恕堂一個大蘋果留念。“我一路上舍不得吃,想帶著它到佈達拉宮留影。可是到瞭林芝,眼看它就要壞瞭,隻好吃瞭。”萬恕堂說。
高原上氣候多變,騎行中常常要穿上雨衣,既保暖又防雨。他記得騎行到海拔5130米的東達山頂時,解開雨衣,渾身往外冒氣,就像在桑拿房。有一位美女騎手到達山頂後,失聲痛哭起來,大傢忙上前安慰,才知道她是被自己成功登上山頂感動瞭。
5月25日晚上8點,騎行22天半(途中休息瞭一天半)之後,萬恕堂和騎友終於到達瞭拉薩佈達拉宮廣場。在拉薩遊玩4天之後,他乘火車返程,於5月30日到傢,這次騎行正好歷時一個月。
“騎行容易出台中二手餐飲設備買賣發難”
今年5月18日,他和4位網友相約第二次騎行西藏。這一次他們是從麗江出發,沿滇藏線騎行6天到達芒康,然後走第一次騎行的路線,最終目的地是珠峰。
“我們計劃到達珠峰大本營,可是到達色季拉山,下山時我發現山地車前剎車沒瞭,這裡的坡度很大,為確保安全,隻好推車下山,推瞭20多裡地。”萬恕堂略帶遺憾地說,“後來我們就拼車從拉薩去瞭珠峰。沒能騎行到珠峰,留下瞭遺憾。”
讓他高興的是,騎行到達拉薩57318客棧時,客棧為他們頒發瞭一枚騎行勛章。“雖然知道這是一種商業行為,但還是蠻高興的,這是對我們的肯定和鼓勵。‘57318’的諧音是‘我騎318’。”他說著,拿出一枚金黃色的“勛章”讓記者欣賞,隻見正面印著“57318”字樣,背面在佈達拉宮的背景下是一隻“蝸牛”圖案。“我們就是一隻隻蝸牛。”他笑瞭。
說到兩次騎行西藏的感受,萬恕堂二手設備收購說:“騎行容易出發難。很多騎友都夢想著騎行西藏,可是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成行。”
萬恕堂的妻子說,他在傢待不住,總是喜歡往外跑。在他的電腦裡,存儲著許多騎行留下的圖片。“8年來,騎行讓我收獲瞭快樂,收獲瞭健康。我希望向晚報讀者傳遞一種綠色出行、全民運動、快樂生活的理念。”萬恕堂最後說。(晚報記者 王春霞 實習生 李佳培)
本文來源:平頂山晚報
責任編輯:陳禕迪_HN015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